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综合分析审计目标、审计风险和审计资源对选择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综合分析审计目标、审计风险和审计资源对选择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

 

答案:从历史角度看,上述各种模式先后产生,从技术方法角度看,各种模式也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模式对另一种模式的完全取代。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都可以作为审计人员的选择。

(1)目标导向分析。在选择审计取证模式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审计目标,因为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目标。从历史上看,帐项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弊端审计或错弊审计,亦即比较适用于单一合法审计目标;制度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亦即比较适用于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定期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则适用于高风险领域中的真实公允性财务报表审计。

(2)风险导向分析。从审计的发展看,早期英式帐相基础审计由于采用详细审计方法审计风险是比较低的,为提高效率采取制度基础审计后,由于抽样方法的引入,使审计风险程度加大,最终使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基础审计发展。从人们的认识看:早期帐项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只是人们的潜意识,审计方法并没有将客观的风险显现出来,人们没有明确风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成为人们的明确意识,抽样审计方法将客观的风险完全暴露在人们的面前,职业界越来越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风险基础审计阶段,既风险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职业界通过审计方法的改进来分析、控制客观的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风险导向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审计人员选择有效的审计方法,分析、控制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资源分析。审计取取证模式的选择必然要收到审计资源限制的影响,事实上,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审计目标演变和资源条件限制所创造的。错弊审计以合法性为首要目标,要求采用详细的帐项基础审计。以真实公允为首要目标的审计,不要求必须采用详细的帐项基础审计。这种目标转变为审计取证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以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审计并没有放弃合法性目标,只是将其置于第二位。同时,以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审计要对审计事项作出全面的评价,而不是单纯揭示问题,因而其工作量并不比错弊审计小,如果采用详细的帐项基础审计方法反而要比错弊审计增加更多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着资源限制(这一点是肯定的),人们必须在审计方法上进行创新,这又为审计取证模式的转变确立了必要条件。

热销商品推荐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