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共支出体系的内容。
答:公共支出体系是依据政府只能所确定的资金分配使用领域。在理论上,支出范围取决于政府只能的范围,即市场失效领域。通过政府活动解决市场缺陷问题,实际上是由政府代表公众利益解决私人部门无法解决、不愿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通常公共支出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政权建设领域。
(2)事业发展领域。由公共预算供给资金的事业发展领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纯公共商品的事业单位;另一类是提供混合商品的事业单位。
(3)公共投资领域。公共预算安排的投资支出主要针对非经营性、非竞争性以及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战略影响的项目。
(4)收入分配调节领域。通过公共预算支出进行的收入分配调节,通常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安排。包括两个基本层次:①公共财政体系内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②公共预算对企业和居民的转移支付。
2、公债期限结构的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公债期限的结构的选择是政府公债收入管理的重要方面。公债期限结构的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社会闲置资金结构。社会长期闲置的资金居多,则宜多发行长期公债,反之,则应多发行短期公债。
(2)债务收入的使用方向。若为临时调剂预算收支或弥补经常性预算收支赤字,应发行中短期公债;若为公共投资项目筹资,应发行中长期公债。
(3)使公债筹资成本最低。在短期利率偏高时,多发行长期公债,相反,则多发行短期公债。
(4)货币政策的要求。不同期限的公债流动性强弱差异较大,同时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操作对公债的流动性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公债管理应视货币政策运用的要求在期限结构上进行权衡。
3、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杜绝目前收入缴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目前收入缴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真正解决财政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外资金分散管理的状况。
(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政资金拨付一次到位,不需经过层层划转,会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面监控,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切实提高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4、如何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
答: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手段,在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的宏观导向作用。
(1)要在均衡社会投资总量方面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政府投资主要是进行反周期调节,当经济过"热"时,政府投资减少;当经济过"冷"时,政府投资增加。
(2)注重发挥政府投资调节投资结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作用。一个国家在某个经济发展时期都需要制定产业政策,确定产业发展的次序,政府投资的基本方向是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优先发展内的产业,特别时对属于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并且社会效益大而财务效益并不显著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这就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协调投资比例关系。另外,振幅投资不仅能够调节社会投资总量,还可以调节和引导社会投资方向。
(3)要为社会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民间投资或非政府投资的比重和作用不断上升,社会民间投资状况从根本上决定着全社会投资的总量和规模,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投资除均衡社会投资总量、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之外,还应注意善于为社会民间投资创造投资环境,从而激活社会投资,带动社会投资。
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范围的界定。
答:(1)要着力强化、支持社会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作用。
(2)要合理安排投资布局,调节区域产业结构。根据我国国情的现实要求和增强国家长远发展后劲的战略考虑,我国投资布局应逐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创造条件,开展平等竞争,并吸引东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促进东、中、西部经济优势的互补,促进中部、西部经济发展。
(3)支持国有经济发展。政府必须运用政策、投资等手段支持国有经济发展。一方面要支持国有经济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支持国有经济的技术改造,提高国有经济的技术水平。
(4)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投资职能和范围的界定必须有进有退,即一方面要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性、营利性的投资范围,另一方面需切实强化基础性、公共性及其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投资。
6、社会保障的含义。
答:社会保障,就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需要。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障具有分配性职能和保障性职能。